校徽介紹

校徽

 

1.以高雄港山與海之地景特色為主軸,而橢圓之整體造型蘊      涵地球村之理念,意寓本校教育規劃兼具本土與國際化之理      想。

2.中央「K 形為高雄英文字首,亦為之圖像,象徵本校以人      為本 展開全人之教育宗旨。

3.色彩以青藍桔紅色(圓點部份)為標準色,皆為象徵健       康、 活潑充滿朝氣之意涵。

 

 

校園特色

 

 

班群空間的變革多元彈性使用

學校教室平面採 8m×8m 的教室面積,延伸另一個 8m×5m 的多功能資源空間,並將四個教室與多功能資源空間組成一個班群空間,利用活動隔屏作多元彈性區隔,使能維持傳統班級的教學活動機能,且能藉由改變教室配置的型態,創造學習角落的方式,肯定學生自主價值與獨立學習地位,符應個別化教學與學習個性化的開放學習需求,進而提供發展教師班群協同教學。

多元彈性使用

開放空間的教室,皆於各班級外設置班群使用的資源學習空間,提供自主學習與班級協同之用,並可利用可移動屏風,機動性的配置小組討論或個別化教學的學習空間。

 

整體動靜的規劃

將整體校區依其動靜,區分為教學區、行政管理空間和活動區,在校舍與操場中間,皆以林待區隔。兼顧安全與開放,圍牆採鏤空式設計,並以段落式 圍牆座椅平台之設計,提供家長、社區人士等候、歇腳休息使用。而在操場週邊廣植本土性喬木與樹籬,提供活動遮陽蔽蔭並阻絕噪音源。

 

崇尚自然主義的開放式教學環境

源自「自然教室」的教育規劃理念:教育的場所將不限制在校內的教室實施,而是走出教室親近自然,在戶外自然的環境中實施。因此,提供室內與戶外的開放空間設計,促使教學課程與自然環境結合,達到「處處都是教與學的場所」之教育生活化的目標。
 

強調互動關係的學習場

特質環境的互動:建立學校草根文化、強調環保觀念。
社會環境的互動:針對師生與同儕之間不同之社交方式,配合空間動線,主動設計各式可停留、休憩、等待、聚集、觀賞、訊息交換等空間。
社區環境的互動:在兼顧校園安全與管理之前題下,開放部份設施供社區使用、避免過於封閉的圍牆形式、以都市景觀設計之觀點留設社區中的開放空間、融合地方文化的建築語彙。
 
兼重學校社區化、社區學校化之理想
學校植栽與隔鄰之兒童公園整體規劃,延展校園空間與視野。校園內規劃表演舞台、學習步道、兒童遊戲體能設施及親水、塑沙、童玩園地等;學校操場除設跑道及週邊球場外,另規劃運動公園意象之活動區等。在白天,學童的學習空間由教室延伸到校園、操場,再由操場延伸到公園及社區;在假日,居民可完整地使用公園及操場各種設施,以達成學校社區資源共享的理想。